《巴姓 巴国后裔渊源长》 日前,在沾化区古城镇巴家村采访时,记者拜访了该村的巴立业老人,从他家中看到了其珍藏的《巴氏家谱》,对巴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。 老人在讲述家族故事 永乐二年迁居沾化 巴立业老人讲述,沾化巴姓家谱记载其始祖为景威公,于明朝永乐二年(1404年)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了沾化县李家乡下圈村,同时迁来的还有其同胞兄弟伯族景亮公,该支定居于垦利,这是已知的巴姓在沾化的传承关系。 明朝大移民,主要是天灾人祸,致使百姓死亡难计其数,中原一带人口急剧减少,地广人稀现象十分严重,需要从外地迁民加以补充,而明代移民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的。 移民到新的地方,与当地的原住民友好相处,不断融合,不仅有血缘的融合、经济社会的融合,应当也有文化的融合。这种融合,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。 尤其是古城镇,历史悠久、底蕴深厚、文化积淀、民风淳朴,自1042年至1957为老县城所在地。明洪武年间至清宣统元年,沾化共考中进士40名,(其中武进士4名),举人127名(其中武举人17人),贡生385名。因此,沾化享有“三等县,二等学”和“济北诗书之薮”的誉称,而古城事迹尤为突出。从1508年至1836年的328年间沾化共考中进士36名,而古城占了21名。“一科四进士”、“父子二鼎甲”的佳话流传至今。 巴氏族谱 巴姓来源于古巴国 关于巴姓来源,常见的有出自凤姓、出自姬姓、出自北方、出自穆斯林巴克尔家族等四种说法,其中姬姓是古巴国来源,记者采访中发现,沾化巴氏家谱采信的是巴姓来源于巴国的说法。 据《元和姓纂》以及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周代有巴国,开始被封的国君是子爵。巴子国辖境相当于现在四川盆地的大部分,周慎靓王五年(公元前316年),巴国并于秦国。巴子国国君的后代,就用原来的国名“巴”作为自己的姓氏,称巴氏。《世本》也记载说,“巴子国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其他的说法是上古时伏羲氏有个后裔叫后照,定居于巴水,即今四川省东部一带。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,称巴氏;明清时期,满族、蒙古族人迁徙中原后,有不少的满人和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,一部分改为单姓“巴”氏;还有就是出自穆斯林巴克尔家族。 巴氏郡望有高平郡和渤海郡。堂号有双卿堂、高平堂,其中的双卿堂源出战国时巴国将军巴蔓子。因为巴国发生内乱,巴蔓子出使楚国,要求楚国出兵平乱,答应楚国平乱后,割给楚国3座城。楚国出兵平了巴国乱后,向巴国要城,巴蔓子对楚国使者:“城不能割,请拿我的头谢楚王。”说罢,自刎而死。使者带了巴蔓子的头见楚王。楚王对巴蔓子的忠君爱国,非常佩服,就用葬王卿的礼节葬了巴蔓子的头。巴国也用葬王卿的礼节,葬了巴蔓子的尸身,他的后裔便以“双卿堂”称呼自己这一支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